課程關鍵詞:電力行業創新培訓 電力行業創新培訓課程 電力行業創新培訓機構
課程背景:
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指出:全球能源以清潔能源為主導,電為核心,互聯互通,共建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,代表了世界能源發展的趨勢和方向。
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能源互聯網事務,創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,并指定國家電網公司作為牽頭部門。
能源互聯網“以清潔能源為主導,電為核心,互聯互通,共建共享”為方向。具備產業屬性、網絡屬性和平臺屬性的“特征”;通過實現傳統產業與新工科專業進行“業務融合”,實現物理電網和科技元素的有效融合。國網公司求通過開展打造“能源互聯網”工作,實現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的奮斗目標。
作為電網基層企業的員工,如何明確自身的行動準則和工作方法,將本崗位的工作職責與公司戰略目標結合,持續有效地開展工作,成為企業基層人員的能力建設的“當務之急”。
本課程通過對新工科科技應用元素進行探索和辨析,梳理內在邏輯關系,明確戰略規劃的內涵要求,對戰略政策進行正確解讀;通過分析電力企業主營業務和資源配置歷史沿革,闡述電力體制改革的必然因素;通過關注時下電力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熱門話題,確定從業人員的業務要求,明確新業務的建設方向。
企業學員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,為實現“能源互聯網”的戰略目標,提供有力的人員保障和技術支撐作用,不斷促使企業高效發展。
課程時間:2天,6小時/天
課程對象:班組長、項目經理、高級主管等
課程收益:
● 通過課程學習,學員對現有科技元素了解,掌握,明確電力企業的現狀,并對電企的發展前景進行有效定位。
● 學員通過對政策解讀,牢固掌握新興業務的范圍及方向,與自身業務有效對接、融合,逐步進入崗位角色。
● 通過課程學習,學員明確“能源互聯網”和科技元素的內在邏輯關系,將企業戰略規劃讀懂讀透,更為準確地把握工作切入點。
● 學員通過分析電力企業主營業務和資源配置歷史沿革,明確“能源互聯網”在建設過程中,來自人機、料、法、環等各領域的新思潮、新技術和新工藝,有效對其進行辨析,制定并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最優方案。
● 通過課程學習,學員善于運用系統平臺管理手段和輔助方法,將自身經驗逐步沉淀、內化,以系統平臺數據的輸出形式,逐步完善管理動作,促使工作高效開展。
● 通過課程學習,學員牢固樹立“PDCA”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,適時對本職工作注入策劃、實施、檢查、改進等環節,確保節點把控,實現工作質量的提高。
● 學員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,明確“能源互聯網”打造過程中,對自身知識水平、專業技能的新要求,努力學習新知識,不斷將業務整合,持續培養創新能力,采用靈活多變的工作方法開展業務工作。
課程特色:
● 講師講解,立足現場實際,深入淺出的講解演繹讓學員充分理解。
● 形式多樣,培訓采取課堂集中培訓的形式進行通過課堂講述、視頻播放、圖片展示、案例分析等方式,使學員充分牢固掌握課堂所學知識。
● 實戰演練,面對面進行問題提出及解答,確保人員明確重點和難點。
● 案例演示,通過經典設備管理案例,明確重點內容是否掌握。
課程方式:視頻播放、圖片展示、案例分析、小組討論。
課程大綱
第一講:業務融合中探求“科技元素”
一、電網面臨“三重挑戰”
1、電網形態復雜化
2、電力市場倒逼化
3、多邊市場數字化
二、測-傳-控-饋“四大結構”
1. “測”——感知層
1)感知點規模大
2)采集數據全面
3)涵蓋范圍廣泛
2. “傳”——網絡(傳輸)層
5G新技術應用(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,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)
1)高數據速率
2)減少延遲
3)節省能源
4)降低成本
5)提高系統容量
6)大規模設備連接
3. “控”——平臺(數據)層
1)數據統一匯集
2)數據統一標準
3)數據統一管理
4. “饋”——應用層
1)智能化服務
2)人性化服務
3)數據價值體現
第二講:應用手段“百花齊放”——“大云物移智鏈”等
一、大數據
1、處理前:海量、高增長率、多樣化的信息資產
2、處理后:更強的決策力、洞察力和流程優化力
二、云計算
1、對資源的有效管理
計算資源、網絡資源、存儲資源
不限時間、空間,按需分配
2、對應用軟件的彈性管理
通用應用軟件封裝好、標準化
待需要應用時,實現自動部署
三、物聯網
1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
2、約定協議信息交換和通信
3、智能化識別、定位、跟蹤、監控和管理
4、物與物、人與物、人與人的互聯
四、移動互聯網
1、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
2、移動端對因特網信息訪問
3、核心是互聯網
4、移動是桌面的補充和延伸
5、應用和內容是根本
五、人工智能
1、感知理解世界
2、分析數據信息
3、決策或建議
4、汲取經驗教訓
六、區塊鏈
1、分布式數據存儲、點對點傳輸、共識機制、加密算法
2、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
3、中共中央集體學習對區塊鏈的新要求
4、國網區塊鏈公司成立的背景、智能和業務
第三講:建設項目“系統龐大”——六方面
一、內部業務
二、外部業務
三、獨立業務
1、數據共享
2、基礎支撐
3、技術攻關
4、安全防護
四、終極目標“互聯互通,共建共享”
1、科技元素“三大性質”
1)覆蓋性——能源流“潮汐合理”
2)交互性——信息流“高速通行”
3)敏感性——業務流“高效運轉”
2、“三流合一”貫穿“三端”
1)能源流、信息流、業務流合一
2)生產端、傳輸端、消費端協調
第四講:“新工科”與“老專業”的交互
一、“老三篇”起家的“行業王國”
1、開山鼻祖的“正統衣缽傳承”
電機電器“特種性”
電力系統“涵蓋性”
高壓絕緣“耐久性”
2、電工理論“人文素養滲透”
專業技術縱向到底
體系管理橫向到邊
交叉融合持續發展
二、“新三板”跟進的“后起之秀”
1、儀表記錄——就地與遠動
2、設備控制——人工與自動
3、材料選用——電纜與通信
4、業務實施——經驗與數據
三、硬件實施的強弱電“兼容”
1、電力電子技術的“應運而生”
電力、電子、控制理論的“相互滲透”
2、器件制造與電路設計“完美搭配”
電路設計理念與半導體開關控制
3、繼電保護與測控裝置的“新舊交替”
繼電保護元件的“單一性”、“離散性”、“孤立性”
綜合測控裝置的“多樣性”、“集成性”、“網絡性”
四、軟件算法的“百家爭鳴”——“測-算-控-饋”原理致勝法
1、炎黃子孫的“謀略性”
2、宏觀戰略的“針對性”
3、院校學院的“偏向性”
4、大師學派的“多元性”
5、裝備制造的“投入性”
6、科技企業的“介入性”
7、產業集團的“習慣性”
8、施工組合的“靈活性”
第五講:電網人員職業發展規劃
一、從業人員工作類型評估
問題提出:我的工作類型是什么?
1、“技術型”從業人員
1)“橫向”發展——橫向到邊
2)“T”型思路
3)參照對象——項目經理、職業經理人
建議:在鉆研專業技術的同時,努力向體系管理方向發展。
2、“管理型”從業人員
1)“縱向”發展——縱向到底
2)“π”型思路
3)參照對象——專業技術工程師、點檢員
建議:在學習和掌握體系管理方法的同時,適當選取1-2個方向,向專業技術縱深方向探索。
3.、個人職業發展核心要義
專業技術+體系管理=生產管理(運營管理)
二、在“四大矛盾”中落實管理方法
1、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的“交叉點”
1)戰略規劃策劃在前
2)運營執行重在落實
3)偏差糾正及時變更
4)節點定位閉環控制
2、體系管理和專業技術的“交匯點”
1)體系管理規避風險
2)專業技術鍛造業務
3)橫向到邊縱向到底
4)二維控制矩陣管理
3、上級組織和下級人員的“交融點”
1)上級溝通問題反饋
2) 下級協調績效明確
3)“利義統一”持續高效
4)獎懲分明分配合理
4、內部需求和外部溝通的“交織點”
1)內部需求確保滿足
2)外部溝通持續有力
3)堅持原則靈活變通
4)長期合作榮辱與共
三、扮演工作“六大角色”
1、項目“全面規劃”的“設計大師”
1)典型特質:項目“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”
2)賦能建議:項目制定合理,條目取舍適度
2、進度“雷厲風行”的“首席運營”
1)典型特質:執行過程干凈利落,態度堅決
2)賦能建議:培養高效執行能力,不拖泥帶水
3、診斷“目無全牛”的“技術大咖”
1)典型特質:專業技術“百問不倒”,設備會診如“華佗在世”
2)賦能建議:立足本職崗位,潛心修煉業務能力
4、協調“持續高效”的“談判專家”
1)典型特質:上、中、下各層次、多部門“為我所用”
2)賦能建議:對上“訴苦”,對中“訴難”,對下“訴心”
5、解決“最后一米”的“關鍵先生”
1)典型特質:急難險重“皆在掌控”,意外事件“有驚無險”
2)賦能建議:注重“結合部”、“銜接處”和“風險點”管理
6、樣板“示范推廣”的“職業高手”
1)典型特質:善于分析、歸納、總結業務亮點,靈活運用平臺系統
2)賦能建議:資料歸檔到位,圖表數據運用合理,論證性能強
課程收尾、回顧課程、答疑解惑、合影道別
聯系我時請說明是在達師管培看到的,謝謝!